医学研究特别是临床研究的数据,对于临床工作,常常具有一定的指导或借鉴价值。 因此,加强医学研究,特别是临床研究的数据管理,对于提高研究质量、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管理计划临床试验数据是论证药品安全有效的最重要实证,良好规范的数据管理则是保证临床试验质量的关键。 数据管理的目的在于把得自受试者的数据迅速、完整、无误地纳入报告,所有涉及数据管理的各种步骤均需记录在案,以便对数据质量及试验实施进行检查。



临床数据库在世界各国均早已兴起,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就已建立了国家脑卒中数据库。 20世纪末,美国癌症研究所下属的SEER项目建立了监测、流行病学、最终结果相关的医学数据库,现在SEER数据库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肿瘤登记数据库之一。 英国也根据不同目的在所建立癌症数据库的基础上衍生出了适用于不同研究方向的数据库。




2000年,日本为了提高心外科手术质量,建立了日本心血管外科数据库 ( Japan C ongenital Cardiovascular surgery Database,JCVSD ) 而后又在2006年建立了胃肠手术数据库; 以此为契机,日本在2010年成立了包含上述2个数据库的日本国家临床数据库(主要由8个数据库构成),且规模不断扩大。

以此为契机,日本在2010年成立了包含上述2个数据库的日本国家临床数据库(主要由8个数据库构成),且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的临床数据库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在单中心或多中心机构中有所报道。 如北京精神疾病临床数据和生物样本库数据库; 北京积水潭医院经过20多年临床探索,已经建立了可供多中心使用的临床数据库,并开通了可以针对公众的免费网站,公开了除病人信息外的流行病学资料以供查询站(http://www.sarcomajst.net)。


1. 国外部分癌症数据库表



建设临床数据库不仅需要专人管理和更新,与临床医生更为密切的是利用公开的临床数据库发表文章。 目前,在Pubmed搜索中,基于SEER数据库发表的外文文章数量有上万篇,基于NCDB发表的文章也有近千篇。 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中,基于SEER数据库发表的文章有百余篇。 发表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肿瘤的发病特点、治疗方式、组织学特点、术后并发症、病理特征、分级分期、预后因素等,对肿瘤的临床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由以上可见,临床数据库的建设可广泛用于疾病预防与研究的方方面面,可动态的掌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对研究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评价预防、治疗效果以及制定预防计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等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程若川,刘文.厚积薄发——中国甲状腺肿瘤临床数据库分级质量管理的建议与思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0,29(11):1285-1292.

[2]李皓琳,姜勇.临床研究数据管理与共享最新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 2020, 15(06) :600-605.